SHC 中文站

你的位置:SHC 中文站 > ABT中文网 >

1997-02-18

发布日期:2025-01-07 15:54    点击次数:56

第11版(当代青年)专栏:风雨人生  他为了照顾十位孤寡老人,告别了新婚四天的妻子,飘泊异乡,跑码头、当伙夫、摆报摊、擦皮鞋…… 异乡情 ▲“爷爷、奶奶,我认亲来了,往后,我就是您的亲孙子。”新兵李秀田许下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诺言。 李秀田,南京市武警支队一中队一名普通的战士。那一年,入伍仅两个月的他,便与南京市白下区10余位孤寡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 那是1983年12月,一个冷风刺骨的冬日下午,新兵李秀田在执勤交岗后正返回营房。突然,在南京市青岛路一幢六层楼底下,他看到一位老太太佝偻着腰,颤巍巍地提着一桶水,吃力地走着,由于力不从心,桶中的水泼出来打湿了裤腿、鞋子。李秀田见状,急忙跑上前,一手接过老人手中的水桶,一手搀扶着老人,一鼓作气上到六楼她的家中。进屋后,李秀田发现床上还躺着一位老汉。一问,才知老太太叫王燕,老汉是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李老汉。一年前,李老汉下楼时不慎摔倒骨折留下后遗症,行动很不方便。由于他们身边无儿无女,老两口孤苦伶仃,生活异常艰难。 李秀田听完老人的诉说,一下跪倒在他俩面前,说:“爷爷、奶奶,我就是你们的亲孙子。往后,由我来照顾你们。”打那以后,星期天、节假日,李秀田就来到这对老夫妇家中,帮他们买米购煤、挑水做饭、洗衣晒被,还用自己微薄的津贴费给老人买来营养品。在小李爱心的抚慰下,这对平时愁眉苦脸的老人,脸上逐渐绽开了多年难以见到的笑容。 和这对老人夫妇接触一段时间后,细心的小李从王奶奶口中得知,附近还有几位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。于是,小李又穿街跑巷,逐一找上了门。同时,他还主动找到驻地南京市白下区民政局,在张贵山局长的安排下,来到南京光华园老人公寓和洪武路街道敬老院认了亲。从此,冯素珍、许世兰、李德珍、李炳森、金孙氏、吴孙氏等,这些分别住在光华东街、棉鞋营、青岛路,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甚至百岁高龄的老爷爷、老奶奶,便有了最亲近的“孙子”。 此后,他一有空就奔跑到这些老人家中或敬老院里,为他们洗澡擦背,喂饭喂药,端屎端尿,刷洗便桶,搀扶散步,风里来,雨里去,从不间断。为了不忘掉该为每位老人做的事,李秀田专门建立了一个备忘录。每临近一个休息日,他便翻开备忘录,将那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:带李爷爷去澡堂,为冯奶奶整理屋子,给金奶奶熬药…… 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”。1989年3月,李秀田这位超期服役两年的老战士、优秀共产党员就要复员了,消息传开,老人们哭了。临上车那天,10多位孤老结伴来送他,94岁高龄的冯素珍老奶奶颤抖着抓住小李的手泣不成声:“孩子,你走了,啥时候再回来让奶奶看上一眼,我这辈子就是死也就瞑目了。”在老人们布满血丝的泪眼中,李秀田强忍着离别的伤痛,无限眷念地上了车。 ▲“田儿,去吧,咱家有困难,但那些孤寡老人更难哪!”那年春天,李秀田含泪离开瘫痪在床的母亲,告别了新婚四天的妻子,重又奔向异乡履行他的诺言…… 1989年3月,李秀田背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了安徽阜阳市苏屯乡张湖村,当跨进两年未归的家门时,他万万想不到,迎接他的竟是家庭一连串的不幸。 那是1987年夏天,李秀田的三妹秀勤突然被查出患有绝症白血病,给这个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又笼罩上了一层阴影。体弱的母亲为了借钱给女儿治病,四处奔走。在赶往阜阳医院的途中,由于过度疲劳摔倒在路边的水沟里,从此也病倒在床,几个月后21岁的秀勤离开了人间。可怜的母亲受不了这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,病情加重,以致终身瘫痪,家里一下子负债2万多元。为了不影响李秀田在部队服役,所有这一切,在秀田妈的再三叮嘱下一直瞒着他。 “妈妈,是孩儿不孝,没有在您身边照顾好您啊!”母亲的病床边,李秀田心如刀绞。 “孩子,别说傻话,你在那边照顾那么多孤寡老人,就是孝敬了妈。”这位伟大而善良的好母亲贾运兰望着久别的儿子,眼里闪动着泪光,“对了,昨天运琴来看过我,这娃儿,心肠好,我生病这段时间,她常来照顾我。你们都28岁了,快准备把婚事办了吧!” “运琴!”一股热泪又涌上了秀田的眼眶。是啊,恋人高运琴已经苦苦等了他5年,是她,一直鼓励和支持自己倾心照料那些孤寡老人;又是她,不断地给自己汇钱寄物孝敬他们。 1989年4月15日,李秀田和高运琴在家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,爱情给李秀田受创的心灵带来了无限的慰藉。然而,新婚的甜蜜他只匆匆品尝了瞬间。那晚,新娘深情地望着新郎:“秀田,你回来了,南京的那些老爷爷、老奶奶安顿好了吗?” “运琴,我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那些老人啊!很想再回到他们那边去,可家里欠下那么多债,爸妈和……会让我去吗?”秀田用感激而又内疚的目光望着妻子,妻子只是深情地一笑…… 第三天,在饭桌上,父亲望着心事重重的秀田,叹了口气说:“孩子,运琴跟我说过了,我也和你妈商量好了,啥时候想回南京,你只管去,家里,有我和你兄妹几个担着。”这位从小是孤儿,吃百家饭长大的父亲,此刻是多么地理解儿子的心情啊! 就这样,婚后第四天,李秀田来到母亲的床前,饱蘸亲情地磕了一个头,义无反顾地告别家人,辞别了泪眼盈盈远路相送的妻子,重又返回南京。 ▲流浪的艰辛,冷却不了他那倾注给老人们的火热之情;生活的嬗变,改变不了他对老人一如既往的初衷。 “爷爷、奶奶,我回来了,真的回来了!”一跨进洪武路街道敬老院,李秀田就像个久别重逢的孩子一样兴奋地叫着。 “秀田,我的好孙子,都想死我了,快来让爷爷摸摸瘦了没有。”已住进敬老院的李炳森老汉听到这熟悉的声音,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,颤声朝前摸索着。李秀田赶忙迎了上去,和双目失明的李老汉紧紧拥抱在一起,哽咽着说不出话来。 过了好一会儿,李秀田含着热泪逐个问候了老人们。当他发现少了徐奶奶时,立即焦急不安地询问。 “孩子,徐奶奶又犯病了,住在空军454医院。”李炳森老汉满脸愁容地告诉李秀田。 “爷爷、奶奶,你们等着,我这就看徐奶奶去。”待李秀田赶到医院,才知道徐世兰老人患的是黄疸型肝炎,因为是传染病,没有人敢服侍她。他便主动向医院请求承担了照顾老人的活儿。为了维持生活和给老人买营养品,李秀田每天上午都上街摆报摊、擦皮鞋;晚上安顿好老人,他又跑到码头去干搬运,卖苦力。望着一天天消瘦下去的李秀田,徐世兰老人心疼极了。一天晚上,她拉住小李的手,说啥也不肯放。“孩子,我都是一把年纪的老骨头了,千万不能连累你呀,万一你有个什么闪失,奶奶可怎么对得住你啊!” “奶奶,快别说这话,我这条命也是别人给的,我活下来就是为了报恩的!”是啊,向社会报恩,是伴随着李秀田走过多年的心愿。那是1971年的一个冬日,皖北大地,大雪纷飞,寒风凛冽。父亲艰难地背着10岁的他行走在风雪中,小秀田在昏迷中呻吟抽搐着。当他们跋涉20多公里来到乡卫生院诊治时,才发现钱不够,急得父亲在医院取药窗前失声痛哭。一位也在买药的陌生人见状硬是塞给他5.8元钱,只说了句“快给孩子拿药”便走了。“世上还是好人多,孩子,长大了要时刻记住报恩啊!”农家的孩子懂事早,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,一颗纯洁的爱心,便早早地根植在小秀田的身上。从上小学起,一直到参军前,他就坚持照顾村里的五位老人…… 在李秀田的精心护理下,三个月后,徐世兰老人终于痊愈出院了。这时在熟人的介绍下,李秀田来到了南京电影制片厂当食堂勤杂工。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后,李秀田终于实现了长时间照顾老人的心愿。一个人步入老年,心态往往会发生异乎寻常的变化。为了准确掌握好老年人的心理特征,更好地服侍孤寡老人,李秀田自费购买了有关老年人心理研究的书籍和杂志。打工挣来的钱,除了少部分寄回家还债,大都花在了10位孤寡老人身上。 两年后,制片厂食堂解散,失业后的李秀田再度白天流落街头卖报纸、擦皮鞋,晚上到建筑工地做小工。世间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善良的回报。一天,南京振东实业有限公司义务上门为敬老院进行室内装潢,意外地发现了这位小伙子。在老人们哽咽地诉说中,公司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,也油然而生敬意。当天,他们就把李秀田请到了公司,聘请他当公司的业务员,并给予优厚的待遇。 采访结束时,面对笔者的提问,李秀田动情地说:“老龄是我们人生的必经阶段,如何让老年人安度好晚年,是我们每个年轻人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,我只是做了一点年轻人没有理由拒绝的事。” (附图片) 照片说明:李秀田(后排右一)与洪武路街道敬老院的老人们在一起。 杨小刚摄





Powered by SHC 中文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